一、无人机威胁升级:传统安防为何陷入被动?
2023年全球无人机干扰事件同比激增240%,现有防御体系暴露三大短板:
- 发现即失效:消费级无人机体积小、机动快,雷达探测常滞后于入侵动作
- 锁定精度差:常规光电设备难以持续追踪时速80km的移动目标
- 处置手段单一:信号干扰易引发连带风险,物理拦截面临法律争议

二、一公里级反无人机的技术颠覆
- 25-1000mm超广域变焦范围,3秒完成200米至1公里目标切换锁定
- 4K分辨率下可辨识大疆Mavic 3螺旋桨结构,毫米级细节还原能力
- 透雾光抑制算法加持,雨雾天气识别率仍保持92%以上
智能追踪系统三重升级
1. 声纹特征库:预置300+主流无人机声纹数据,盲区声呐探测触发预警
2. AI行为预判:基于轨迹聚类算法,区分航拍摄影/侦察测绘/恶意侵入意图
3. 光谱识别引擎:通过螺旋桨反光频率判定无人机品牌及型号
三、全链路处置:从发现到拦截的180秒闭环
阶段1:智能感知
- 雷达+光电+无线电频谱三源融合探测,1公里内目标检出率>99.3%
- 自动生成三维轨迹热力图,标注可疑目标威胁等级
阶段2:精准识别
- 电动镜头自动追踪放大,AI比对无人机特征数据库
- 0.2秒完成目标国籍标识、飞手定位(需接入ADS-B数据)
阶段3:分级处置
- 柔性反制:定向电磁脉冲干扰控制权接管,迫降安全区域
- 物理拦截:联动防御无人机发射捕捉网(需取得公安备案)
- 溯源取证:自动录制4K取证视频,关联飞手身份及起降坐标
四、典型场景解决方案
▶ 重点区域防护
- 监狱/核电站周界建立1公里电子围栏,闯入目标自动触发声光告警
- 政府大楼屋顶部署多机组网,实现360°无死角监控
▶ 大型活动安保
- 演唱会/体育赛事期间启动低空禁飞区,实时压制可疑无人机信号
- 融合人脸识别系统,建立"无人机-操作者"双轨追踪体系
▶ 要地全天候值守
- 边防哨所配备热成像电动镜头,夜间探测距离延伸至1.8公里
- 沙尘暴环境启动抗干扰模式,持续保持80%以上识别率

五、法律合规与伦理设计
- 通过公安部《反无人机系统技术规范》认证,规避信号频段冲突风险
- 内置地理围栏白名单,保障民航航线/军用空域绝对安全
- 敏感场所启用前自动推送预警公告,符合无线电管理强制要求
六、为什么选择我们?
- 军工技术下放:移植战斗机火控系统目标锁定算法
- 开放协议架构:支持接入海康/大华/华为等主流安防平台
- 场景自适应:预制机场模式/城市模式/野外模式一键切换
标签: